
成家班武指火星控诉前老板成龙
火星原名蒋荣法,1954年生于上海,幼年因逃学被送往京剧学校,却因贪玩错过了名师粉菊花的栽培。
命运的转折始于1973年李小龙的《龙争虎斗》——因假发意外脱落被李小龙亲手修剪,他阴差阳错获得“火星”这一标志性艺名。李小龙去世后,香港武行凋零,火星在荔园教溜冰谋生,直到洪金宝抛出橄榄枝,以月薪3000港元签下他。
1980年代,火星成为成家班初创成员之一。在《龙少爷》中,他从6米高阁楼三次坠落;在《A计划》中,他以血肉之躯接住成龙,导致手臂剧痛四月。这些玩命演出换来成龙一句“你很辛苦”,也让他成为成家班“危险动作试验员”的代名词。彼时的成龙,是师徒眼中“最懂武行的老板”——洪金宝曾感慨:“没有成家班,成龙成不了国际巨星。”
1986年的《扭计杂牌军》,是成龙与火星关系的转折点。彼时成龙力排众议,以500万港元将毫无主角经验的火星推上银幕,甚至将惠英红、刘嘉玲降为配角。然而,合同中的“45场戏后每场加薪2600港元”条款,却成为矛盾的导火索。当火星因超场次讨薪时,成龙一句“我花钱捧你做男主角,你现在跟我计较这个?!”不仅让火星当众受辱,更导致电影宣传全面撤下他的海报。
这一事件暴露了成家班“家规”的残酷性。火星回忆,成龙曾当众训斥:“成家班不分大小!”——即便他作为《城市猎人》武术指导主导动作设计,最终仍与新人同拿10万港元酬劳。更讽刺的是,仅入职一个月的黄明升、陈文清也获得同等报酬。这种“一刀切”的分配逻辑,让火星彻底心寒:“我跟他12年,换来的却是千篇一律的对待。”
1992年的《醉拳2》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火星在威亚断裂后从高空坠落,成龙非但未慰问,反而讥讽他“像乌龟”。这次重伤让他休养三年,公司底薪也从1.1万港元骤降至零。1996年离职时,他因生活拮据向公司借款10万港元,最终却因补偿金抵扣倒欠9万港元。
这一荒诞结局背后,是香港武行生态的缩影。成家班成员月薪长期徘徊在5000-1.1万港元,远低于同期电影明星收入。元华曾爆料,成龙“收到贵重水果零食,宁可发霉也不分享”;而洪金宝则常自掏腰包犒劳团队。火星的遭遇绝非孤例——司机段伟伦、武师卢惠光等旧部,均曾控诉成龙“卸磨杀驴”。
火星的控诉引发两极评价。有人痛斥成龙“冷血资本家”,亦有人质疑其“消费旧情博同情”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对师徒的纠葛折射出香港电影的黄金悖论:幕后英雄的血汗,往往被光环笼罩的巨星吞噬。正如火星所言:“没有成家班,成龙能做什么?可没有成龙,又有谁记得火星?”
2025年,两位古稀老人隔空喊话。火星希望成龙“学黄玉郎一半慷慨”,成龙则沉默以对。或许正如《龙虎武师》纪录片所揭示的:在那个江湖气弥漫的年代,情义与利益本就如双刃剑,割伤的不仅是当事人,更是整个时代的集体记忆。
火星与成龙的恩怨,是香港电影工业化的缩影。当我们在影院为成龙电影喝彩时,或许也该记住那些隐匿在爆炸与威亚后的身影。江湖终究会老去,但血性与情义不该被遗忘——若真有来日,一壶浊酒、一句“多谢”,或许比任何辩解都更有力量。